太谷,一个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之地,一个繁华之地;她曾经是著名的晋商故里,曾经有过商人的繁华。
在这里,创造了“亚洲马钢在中国,中国马钢在太谷”的辉煌和美誉。然而辉煌过后,却因马钢铸造行业的衰落而满目疮痍。马钢的铸造行业曾是太谷县的传统支柱产业。自1976年第一台冲天炉点火以来,30多年来跌宕起伏,辉煌成就令同行望尘莫及。然而,原始积累期留下的“先天不足”,如污染重、能耗高、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无序竞争等后遗症持续泛滥,“群而不壮观”的发展现状严重制约着马钢铸造产业的稳步发展。为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太谷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壮士断臂淘汰落后,大胆突破,敢于创新,引导企业优胜劣汰,开始脱胎换骨的革命。
今天的太谷,在大园区、大项目建设的带动下,锐意前行,势头强劲,后劲十足。如今的“马钢”也在二次创业中脱胎换骨,重现辉煌。
一个壮汉断臂重生了
太谷县的铸造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成长起来。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20年的繁荣,太谷马钢在当时创下了“亚洲马钢在中国,中国马钢在太谷”的辉煌业绩。然而好景不长,马钢铸管行业的发展出现了诸多问题:恶性竞争、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偷工减料、技术含量低、设备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致命伤,马钢钢管失去了原有的声誉。没有信任,人就站不起来,没有信任,行业就不会繁荣。失去了信誉的马钢,也就失去了市场。在1999年, 马鞍山钢管配件合格率仅为56.8%,需要整改。
事实上,为了保住马钢这个养活数万人的“铁饭碗”,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太谷县就开始整顿马钢产业,甚至把振兴马钢作为重中之重。
“马钢产业作为太谷经济支撑的重中之重,如何突破?如何整改?如何改善?产品质量过关和生产技术创新是重中之重。”为此,1998年,太谷县成立了专门的马钢管理办公室,主要抓程序、质量、环保、管理四个方面。其中,在质量方面,通过实施自动化成型生产线,产量提高1~2倍,效率提高1~2倍,良品率提高15%左右,人力成本节约70%~80%。在环保方面,全县116座炉窑全部进行了脱硫除尘改造,100多台退火炉、热镀锌炉全部由燃煤改为气电等清洁能源,实现了铸造企业环境治理全覆盖。在管理方面, 立式管道煤气发生炉全部改为安全环保的卧式、直喷式煤气发生炉,近80%的企业实施了安全标准化生产。同时,在产品转型上,努力推动传统玛钢管件向精密铸造转型。
质量兴县,科技兴企。通过一系列大规模的扶优治劣措施,太谷县马钢铸造行业改变了过去“粗糙、贫穷”的形象,形成了以质量创效益、以技术促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重获生机。
二次创业的重现
以前提到太钢马钢,人们往往会认为它“笨而粗糙”,工艺简单,硝烟弥漫。
近年来,随着太谷县委、县政府持续招商引资、结构调整、污染治理、技术创新,太谷马钢实现了升级,一批“高精尖”新型铸造产业日益壮大,全面实现了马钢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马钢铸造为太谷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创造效益的同时,污染重、能耗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一直是太谷县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
因此,太谷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全力打造加工工业新县”的发展思路,组织县内马钢公司进行二次创业。在此期间,太谷县委、政府与中国铸造协会、华东铸造协会等“国字号”行业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多次组织企业赴国外和东南沿海考察学习,积极参加国内外铸造行业博览会、展销会、研讨会,组织引导企业向世界最先进的铸造技术靠拢。同时,对全县铸造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全方位、多种形式的培训,使员工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在此基础上,该县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创新的政策。2006年,铸造行业协会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成立,明确规定凡设立自动化生产线的马钢铸造企业,在贷款利息、占地等方面均可享受优惠。2007年,节能降耗公平税负试行办法出台,进一步鼓励铸造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提高经营效益。该县还对获得省名牌的企业给予不同数额的奖励, 国家名牌和国家免检产品。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2007年,山西信和机械有限公司太谷分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引进了先进的美国铁型覆膜砂生产线,正式投产。以此为标志,象征着“笨而粗糙”的太谷马钢业正式告别手工生产时代,开始走向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为实现马钢铸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太谷县着力整合、集聚、升级,一批“高精尖”项目投产,彻底打破了马钢钢管千篇一律的格局。马钢铸造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成效显著:材料方面,目前已从传统单一灰铸铁铸造发展到球墨铸造、铸钢、铜铝铸造、大型铸造乃至新型环保高档铸造,多元化铸造快速崛起。技术方面,从单一的可锻铸铁铸造发展到灰铁铸造、球墨铸铁铸造、精密铸铁铸造、铜铸造、铝铸造、不锈钢铸造等金属铸造工艺; 造型工艺从粘土砂型铸造发展到树脂砂和消失模铸造;铸造工艺从手工铸造发展到半自动生产。在产品方面,单可锻可锻铸铁管件已发展到不锈钢管件、电路配件、卫生洁具、健身器材、木工夹具、铁艺、工艺品等1000多个规格。
整合后,太谷县马钢铸造企业虽然由过去的600多家减少到现在的100家,但竞争力迅速提升,产品远销韩国、中东、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名牌逐步增多,“GL”牌、“古”牌、“MT”牌、“京通”牌均达到优秀或省级水平。“TG”牌玛钢管件、“古”牌电力金具分别成为该省著名商标和标志性产品。
太谷马钢的发展不忘回馈社会。30多年来,太谷马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解决了无数就业岗位,培养了数千名技术工人和数千名经验丰富的营销队伍。仅2012年,缴纳的税收就有7000万元。去年,铸造行业的税收增加到1.1亿元。虽然今年经济形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预计全年税收1.5亿元。
公园带动繁荣。
经过起步实施、快速扩张、整改提升三个阶段,太谷铸造业逐步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在生产规模、品种质量、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形成了玛钢管件、五金工具、电力配件、消防管件、健身器材、汽车配件等五大类千余种产品,成为全县第一支柱产业。
铸造工业是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晋中108综合发展走廊建设全面启动。太谷作为中国最大的可锻铸铁管件生产基地,重振太谷铸造业的辉煌已成为太谷当前和今后工作的核心。
2013年,太谷开启了转型跨越的新征程。
今年,太谷县委县政府加快铸造产业升级转型,按照“扶持一批、管理一批、淘汰一批、关停一批”的原则实施优胜劣汰,在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新能源、新技术、新设备,改善生产条件,提升产品档次的同时,进一步完善“铸造企业升级标准”,旨在培育龙头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太谷马钢工业园建设呼之欲出。
太谷马钢铸造园区是太谷县为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改造提升传统铸造产业而规划建设的大型工业园区。以胡村镇老马钢铸造园区为基础,占地5000亩。预计到“十二五”末,公园将基本建成。届时,将有6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入驻,铸件总产量将达到8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60亿元,并建成60多条自动化造型生产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各类铸造产业集群。去年,核心区已完成配套电力设施、道路建设、供水供气等基础工程。目前已有12家企业入驻。其中, 园区新增企业7家,老企业5家。仅今年上半年,就有开放铸造、朝阳袁弘、超华铸造、宏远五金等4家企业入驻园区。计划总投资8.2亿元,已完成投资5亿元。共建成12台全自动造型和6台砂处理及准备系统、600台机械加工系统、14台节能型中频感应熔炼炉和4台隧道式天然气退火窑。其中投产企业7家,分别是卡内夫、万兴、菲克斯、红方电力、永强电气、智法玛钢铁、长泰丰铸造。五家企业开工建设,分别是富力铸造、开放铸造、朝阳袁弘、超华铸造、宏远五金。园区所有项目入驻后,年产值210,000吨,产值18亿元。
今年,园区将依托卡内夫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集马钢产品展示、科研开发、检验检测、综合服务四大功能于一体的“中国马钢产品R&D展示中心”。将分为展示中心、科研开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四大功能区。届时,太谷马钢铸造产业园将成为集生产、研发、检验、交易、展示于一体的大型园区。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图纸设计和效果图,可行性报告也已编制完成。
光荣属于历史,奋斗成就未来。放眼三晋大地,这里的风景独一无二。
太谷马钢以其灿烂的精神和饱满的时代激情,充满了青春的魅力和发展的潜力。创造了卓越业绩的太谷儿女,为了实现“中国马钢之都”的梦想,正在阔步前进,续写她的繁荣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