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00亿元的投入,新紫光的重组进入下一阶段。此次投资,相关商誉风险已基本解除,标志着新紫光重组顺利进入实质性交割期。此次交付包括多项批准程序,包括业务集中审查,陆贽建光财团将更深入地参与紫光集团及其子公司的管理。2021年上游元器件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对紫光有利有弊。一方面紫光的半导体业务收入实际上在增加,另一方面紫光的云计算和服务器业务也将面临供应链价格上涨的困境。
从紫光2021年年报可以看出,紫光2021年的净现金流已经为负,达到-21.8亿元。受重组影响,紫光的银行信贷也遇到了困难,一些分销业务只能利用先进技术支付供应商货款。对于“新紫光”来说,600亿元的投资大大缓解了集团的资金压力。据了解,紫光很多部门都在等这笔钱发年终奖和后续奖金。600亿美元现金的到来,并不意味着清华紫光的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接下来“新紫光”面临的挑战还有很多,我们逐一分析:长江存储还在烧钱阶段,已经进入苹果。第一个问题是长江调蓄。作为一项重资产投资, 长江存储投资了数百亿美元。虽然从国家战略上讲,长江存储是绝对的核心战略企业。但目前一直处于烧钱阶段,产品量产还处于前期。如果要和国际巨头竞争,比如三星,铁甲侠,海力士,美光等。,长江存储还是需要时间积累和巨大的资金投入。由于国家资金投入巨大,长江存储一直不是市场化运作,也没有与紫光旗下的其他业务形成产业协同。仅从财务角度来看,未来, 陆贽建光需要继续加大对长江存储的投资,扩大产能。其扩张计划因紫光集团债务问题被迫延期。后续还将面临美国实体名单的禁令和限制。由于长江存储80%以上的设备来自美国和日本,因此其中许多设备仍难以替代。当然,也不全是坏消息。据了解,长江存储已经正式进入苹果的闪存供应链。资料显示,长江存储是mainland China首家实现64层3DNAND量产的IDM企业。其全资子公司武汉新芯以Norflash为主,与长江存储NAND互补闪存布局。民生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长江存储已取得近1%的全球市场份额, 使其成为六大国际原厂之外的最大玩家。根据长江存储的产能规划,预计2025年长江存储的全球市场份额将达到6%左右。
“人才流失”困扰紫光展锐未来发展
接着是紫光。作为公开市场上为数不多的残存手机芯片厂商,紫光展锐在合并展讯和锐迪科(后来发展为奥捷、恒轩等一大批上市公司)的过程中,导致锐迪科团队大量流失,展锐也未能与英特尔合作开发手机芯片(英特尔不仅未能进入手机市场,甚至在2019年将手机基带业务卖给了苹果)。后来展锐引入大资金准备上市。但由于紫光集团重组控股权变更,无法启动上市,同时由于之前动荡的历史,展锐团队给重组后的公司运营和团队自身的未来带来了隐忧,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阻碍。2022年2月28日, 一张疑似楚青的消息截图显示,楚青称已收到展锐董事会解除其CEO和董事职务的决议,并强调“展锐经过三年脱困,已步入强劲向上的发展轨道。据紫光展锐最新公告,为加强公司治理,提高管理水平,紫光展锐公司董事会一致同意任命任启伟为公司CEO,褚青不再担任公司CEO。客观来说,楚青执掌紫光展锐几年来,展锐的营业额一直在稳步增长。近日,展锐首次披露2021年营收破百亿大关,达到117亿元,同比增长78%。
但在楚青主政期间,紫光展锐一直受到核心人员流失的困扰,也存在所谓的“华为系”和“原生系”之争。自展讯与RDA Rideco合并以来,紫光展锐经历了李莎旻子、曾学忠、楚青三任CEO。事实上,频繁换帅背后的部分原因是两家公司的整合并不顺利。在此期间,RDA多名高管离职,甚至成为紫光展锐的直接竞争对手。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包括原RDA创始人戴创办的奥捷科技ASR、原Rideco高级副总裁Sean创办的恒轩科技、原Rideco总裁赵立东创办的随缘科技、原Rideco高级总监焦建堂创办的开元通信、林水阳创办的宁波智能科技、 Rideco的前战略和技术顾问。此外,2020年,楚青还对公司内部的惩戒高管进行了非常严厉和激烈的处罚。许多前展锐员工都表示,这种严厉的待遇与展锐过去相对温和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试想,如果这些RDA高管没有离职创业,紫光展锐能发展到什么高度?
目前紫光展锐确实存在员工流失、技术进步缓慢、产品开发滞后的现象。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公开渠道的5G基带玩家只有三家,分别是高通、联发科和紫光展锐,而高通和联发科正在发力中高端市场。紫光展锐已经发展成为全球为数不多的拥有2G/3G/4G/5G、WiFi、蓝牙、电视调频、射频、卫星通信等全场景通信技术的企业。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尚未IPO的紫光展锐是不可多得的优质稀缺标的。除了手机市场,未来物联网和汽车将是紫光展锐发展的重点。
收入占70%的新华三占30%的紫光“核心引擎”
其他几家公司的业务。比如紫光同创FPGA技术产品相对于Intel和Xilinx有所突破,有国产替代的潜在机会,但也面临着和展锐一样的问题,还有像长江存储的后续开发资金问题。在专用芯片业务领域,紫光国鑫预计去年利润增长1.36至1.6倍,有望达到19亿元-21亿元。2018年,紫光集团以22.6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74亿元)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制造商Linxens。Linxens资产持平,2019年收入33.15亿元,净利润4.98亿元。两个指标都陷入了瓶颈。利联信的芯片微型连接器,其功能类似胶带, 可以将芯片粘附到其他模块上。虽然垄断全球市场,是紫光国威的上游厂商,但技术含量并不高。此外,还有新疆燃气集团、诚泰财险和幸福人寿、云南曲靖曲银行的股权、学大教育这种“一对一”的教育辅导等等,都与半导体行业无关,未来无法与业务协同。
从“从买买买”到精耕细作、智能筑路,上下游产业能否合作?
应该说,紫光集团之前也经历过“买买买”的快速资本扩张,但是在收购这些业务之后,并没有完成整合和协调,整个产业链的协同效应没有发挥作用,导致各项业务都出现了很多问题。紫光集团的几项核心业务涉及到半导体从设计、制造到应用的全产业链,这就要求重组者不仅要有半导体全产业链的运营能力,还要在产业链的具体改造上做细致的投入,不仅要能做高端技术,还要能做脏活累活。对于曾经擅长在房地产行业快速拿地扩张的赵卫国来说,这个专业显然不合适。
在国内半导体投资领域,陆贽建光财团的投资模式是控股投资和战略性产业运作相结合的“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控股和深度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其控股企业在其管理下形成了一个无形的产业集团。与单纯的只能追求财务回报的投资机构相比,陆贽建光财团对科技产业、行业积累、投后管理赋能的理解要深刻得多,有能力长期扎根,挑选优秀的管理团队,深度参与企业发展和战略制定,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长期利益和竞争力。相对于单个实体企业只在某个细分领域积累很多,在其他环节涉猎不深, 陆贽建光联合体通过控股战略投资,覆盖R&D、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软件、材料、设备、模块等产业链上下游,在发展速度和覆盖面上比单一企业实体更快更全面,在人才和经验上也将更加多元化和市场化,从而为每个企业的健康做出贡献。
最后,从紫光集团近期发布的年报来看,总体来说,紫光相关业务的营收仍在稳步增长。年报显示,公司2021年实现营收676.38亿元,同比增长12.57%,实现净利润21.48亿元,同比增长18.51%。2021年紫光整体毛利率为19.5%。具体业务方面,2017年至2021年,ICT基础设施及服务业务毛利率从44.04%下降至25.67%;it分销业务的毛利率一直较低,从5.35%到7.90%。海外业务毛利率从2018年的20.83%持续提升至2021年的34.95%。
应该说紫光集团整体业务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在陆贽建光600亿投资到位,解决了最重要的资金短缺后。陆贽建光管理团队面临的下一个问题是如何留住人才,如何激励他们。众所周知,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是基础科研和核心技术,这些都离不开高端人才。不仅从激励机制上,更从未来的成长空间和企业文化上。陆贽资本和建光资产在培养和激励企业人才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长期以来,陆贽建光一直深度参与M&A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心。通常会保留原有的核心团队,但首先会以极其宏大的股权激励计划重新激励管理团队,深度绑定投资人和管理团队的利益,鼓励高管团队二次创业,组织国际顶尖半导体人才补充团队。此次,紫光展锐新任CEO和董事长均来自“紫光系”,可见陆贽建光希望长期保持紫光团队稳定。
笔者认为,“新紫光”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如果为时已晚,“新紫光”和陆贽建光的挑战将是全方位的。“新紫光”如何融入陆贽建光的产业生态圈,与半导体、汽车电子、物联网等领域的企业形成全产业链互补生态,将决定“新紫光”能否重回巅峰,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当之无愧的航母。